中华传统文化历来推崇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。只有敢于自省、勤于自省,才能及时掸去思想之尘、祛除行为之垢。”作为党员干部,更应时常“揽镜自照”,修身律己,既要靠外在的制度约束,也要靠内在的自我反省。惟有如此,才能始终做到“守规矩、明底线、知敬畏”。
端正态度,修炼道德境界。自省是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、为民服务过程中,坚定理想信念,锤炼过硬本领的重要途径。通过自我反省,党员干部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、完善自己,提升自己的德行和才能。因此,党员干部不应“沉湎”于“自我感觉良好”,认为不如自己的人大有人在,应该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,以先进为榜样、以楷模为标杆,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思想标准、道德标准、工作标准、作风标准,这样才能扫除心灵的杂草,修炼道德的境界,进而练就金刚不坏之身。
放平心态,固守心灵的净土。朱熹在《四书集注》中提到,“日省其身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”。自省帮助我们找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,鞭策自己,提升人格境界。党员干部也是人,也会为人情所困,为世故所扰,为事态所惑。然而,世事越是纷繁复杂,党员干部就越应牢记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”的古训,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重如山,视个人的名利淡如水,以平静之心对己,以平稳之心处事,以平常之心对待名利,做到慎独、慎微,固守心灵的净土。
知行合一,积小胜为大胜。古人云:“君子检身,常若有过。”自省,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解决问题。现实工作生活中,有些党员干部通过自省,发现了不少问题,但如果不愿或者不敢承认,甚至想尽办法掩盖问题,最终,“小问题”也会拖成“大问题”,“新问题”拖成“老问题”,这样不仅害了自己,也害了党和人民的事业。坚持自省才能发现不足,但这仅仅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,因此,党员干部应该做到知行合一,发现问题马上改正。对那些一时半刻解决不了的,就应该一步一步、一点一滴地改,通过持续不断努力,积小胜为大胜。
“内省不疚,夫何忧何惧”。对党员干部来说,存在缺点和问题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缺乏发现缺点与问题的勇气。广大党员干部应真正将自省化为完善自我的手段,塑造形象的模具,坚守事业的基石。(作者: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学院南路街道办事处 田滋)